課題成果(論文)
一、以下粘貼論文所在刊物在新聞出版機構查詢結果截圖
二、以下粘貼刊物含刊號的頁面(若是報紙則粘貼刊物名和期數)(每圖占一頁)
三、 以下粘貼論文所在目錄頁(每圖占一頁,紅線劃出作者)
四、 以下粘貼論文圖片(每圖占一頁)
五、 以下粘貼論文電子稿
因地制宜 引人入勝
____ 高中英語趣味閱讀課堂設計探究
史文婷(溧陽光華高級中學)
摘要:目前來說,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比較突出,不僅達不到新課標的相關要求,而且成為學生英語語言文學發展的困境。筆者認為,高中英語趣味閱讀課堂設計可以分為四個階段:導讀:激發語感、整體認知;精讀:掌握方法、運用技巧;品讀:優化思維、細嚼慢咽;評讀:提升能力、學以致用。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趣味閱讀,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。
關鍵詞:高中英語;趣味閱讀;課堂設計
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向來備受關注,作為高考考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如何開展閱讀教學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但是收效甚微,筆者認為,閱讀教學法的改革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,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,而趣味閱讀正是開啟這一閱讀教學課堂改革的密碼。而在趣味閱讀課堂教學中,我們更應該尊重課堂規律,完成從導讀——精讀——品讀——評讀的過程。以下是筆者結合課堂實踐的一些體會:
導讀:激發語感、整體認知
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過:“知之者,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,不如樂之者”。由此可見,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,導讀(guidance reading)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,俗話說:“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”,巧妙有趣的導讀能夠喚醒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,提升詞匯學習效率,引導學生自我探究詞匯蘊義。在通讀文本的基礎上,理解主要內容,提倡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,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解大概意思的基礎上,不少詞匯還可以通過整體的閱讀后進行聯想、猜想。因此,筆者認為,在閱讀的初級階段,應該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,教師應當采用有效的激趣形式,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,在輕松地氛圍中激活詞匯學習的語感。
比如我有次上課就將片段列出,通過比較有文采的英語片段拿出來,讓學生讀一讀:Spring is fine. It is usually sunny and warm. sometimes it’s windy and rainy. Spring is beautiful. I usually wear my yellow sweater. Sometimes I wear my black jacket.Spring is happy.I usually go hiking and fly kites. Sometimes I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parents.Spring is colourful.I can see many colourful flowers and colourful clothes. I like spring very much.Spring is nice.It’s usually warm. Sometimes it’s cool. I usually wear my pink shirt and my pink skirt. Sometimes I wear my red sweater.I usually draw pictures in the park with my dad. Sometimes I have a picnic with my parents.I can se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sweet strawberries.學生通過閱讀,猜想自己不熟悉的詞匯,并且通過導讀,激發興趣。
精讀:掌握方法、運用技巧
學生學習詞匯的方法正所謂是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,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,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指導學生掌握單個詞匯的表面意思,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技巧上的指導,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,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,通過掌握關鍵詞、句,了解文章內容,進而實現閱讀效率的提升。精讀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詞匯,了解詞匯構成,了解一詞多義的運用。
比如結合片段,讓學生猜想詞匯含義:
① what’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?
it’s usually_______. sometimes it’s________.
② what do you wear in spring?
i usually wear______. sometimes i wear______.
③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?
i usually________. sometimes i__________.
④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?
i can see_______.
通過讓學生各抒己見,了解spring詞的含義,并且豐富和完善關于spring的描述。
品讀:優化思維、細嚼慢咽
“三分文章七分讀,涵詠工夫興味長”,文章只有經過反復多次的品讀,才能深透其中蘊義。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更是如此,英語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,需要反復品讀。中國學生學習英語,既缺乏與之相適應的語言環境,同時也存在著漢語的思維定勢,文化背景知識很匱乏,這使得許多學生在英語教材的品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。英語素養的提升是個緩慢的過程,僅靠隨性的閱讀積累,是很難達到情感教學目標的,為此,筆者建議,教師在閱讀教學中,除了教會學生閱讀技巧,培養閱讀語感外,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,使學生在文化跨越中接受情感的洗禮,潛移默化中優化英語閱讀的思維。
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、精讀,再進入品讀階段,這個時期,主要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主,筆者在總結中提到:“spring is busy.it’s often rainy and wet.”對學生進行了思想上的教育,鼓勵他們珍惜青春時光,努力學習,實現了英語這門人文學科的本質要求。
評讀:提升能力、學以致用
德國著名教育家斯多惠說過,“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,而在于激勵、喚醒與鼓舞。”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在教育階段,評價對于整個教學的重要性。因此,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,激發學生不斷努力,提高其積極性。所以,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,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進行跟讀、復述或者主角色扮演,在實際運用中鞏固所學知識點,教師在過程中要給予合理的、全面的評價,并且有效運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,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,使學生樂于學以致用,進而全面有效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和運用能力。教師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“察言觀色”,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,尋找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。相互評價主要是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,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互評價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,可以采用口語交流的形式,比如老師對學生說:“very good!”就會讓學生得到很大的鼓勵,學生的一句“thank you!”也會讓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回報和認可。
總之,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,若想讓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產生實效,不僅需要教師付之于艱辛的努力,更需要學生的努力與配合,只有師生共進才能做到教學相長。
參考文獻
[1]陳濤,生本理念下高中英語限時閱讀的對策,[j],沙棘(教育縱橫),2010(11)
[2]郭秋紅,高中英語趣味閱讀課堂設計隨想,[j],成才之路,2012(14)
[3]李淑娥,培養閱讀興趣,養成閱讀習慣,[j],新課程(中學版),2011(02)
第 1 頁 共 9 頁